屈指算来,自2012 年创立,滴滴已经完成了近 10 轮约 74 亿美元融资,参与的投资方也足以列出整整一页,不仅包含BAT,还囊括了中投公司、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信资本、苹果、富士康、DST Global、淡马锡、银湖资本、纪源资本等知名的投资机构、金融公司。
不过令人惊诧的是,经历了10轮融资,烧掉数百亿人民币的滴滴,不但在自己的主战场网约车行业的形势岌岌可危,目前订单大幅下滑的巨大风险;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在为寻找一个可靠的盈利模式而四面出击,苦苦追寻。
众所周知,滴滴正面临着网约车新政实施的生死关卡。由于新政对车辆、牌照和司机资质的严格要求,导致滴滴平台下近7成车辆和司机难以达标,加上网约车重镇京沪等地对司机必须本地户籍严格限制,合规司机十不存一;此外,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补贴大幅减少,让私家车运营网约车意愿大降,而价格的上涨也导致乘客打车需求剧减。
事实上,滴滴订单下滑的趋势早已显现。在网约车新政出台后,易观国际的数据就已明确显示,滴滴的月活用户数连续出现下滑势头。近日,猎豹大数据平台libra披露的数据也显示,滴滴出行目前依旧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Top1,但自2016年11月底,其活跃渗透率下降明显,2017年第一季度活跃渗透率最低点,较2016年11月底下降了四分之一。
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仍在继续发酵。业内预测,随着新政在全国各地的正式实施,在几方面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滴滴的订单数量或将下滑近9成。尽管这一预测略显极端,但滴滴在网约车行业面临的窘境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
此外,在网约车新政之下,司机的职业化和车辆的专业化成为必须。而专业化车辆和专职司机,与滴滴此前宣称的“共享经济”再无一丝关系。也就是说,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和实施,已经宣告了滴滴“共享经济神话”的彻底破产。
失去了“共享经济”光环加持并且盈利遥遥无期的滴滴出行,缘何再获巨额融资?是外界猜测的“十年计划”?确实,程维宣布的两个五年计划看上去很美: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然后变成全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商。
但国内网约车新政下订单的大幅下滑基本已经宣告滴滴的第一个目标就无法实现。因为此前滴滴估值赖以生存的订单基本来自国内;在海外投资方面,滴滴与Uber比起来差距不小,虽然滴滴已经开始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但短期内恐怕无望赶上Uber。
至于全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商,目前看起来只是个美丽的故事。且不谈这两个领域能否如滴滴所说的那样能在10年内迅速普及商用(要知道,无人驾驶的鼻祖Google可是宣称无人驾驶全面商用或许要等30年),以及滴滴作为一个新的行业进入者能否取得成功,仅仅说滴滴之所以能设立这样的目标,原本就是建立在第一个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的。
资本的疯狂你永远不懂?!或者,只是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然而,将巨额的投资寄托在一个完全看不到任何盈利希望的目标上,真的是明智的吗?一个普通人都能看懂的问题,却被众多投资人明显忽视,这究竟在侮辱谁的智商?如果这样的公司屡屡融资成功并最终上市,最终又将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