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品牌观察网资讯正文

交管大数据揭网约车安全短板 滴滴模式是安全“死结”

2017-06-07 15:08:17  阅读:687+
   6月1日,深圳交警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深圳市涉及滴滴平台网约车的交通事故共有3879宗,滴滴平台网约车司机交通事故率高达7.15%,为出租车司机的4倍,私家车的26倍。

  此外,自今年1月16日以来,深圳交警共查处滴滴平台违法网约车司机1017人。这些被查处的司机主要存在多次违法未处理、事故逃逸、驾驶证记满12分等问题,其中有738名司机涉及酒驾,其中达到醉酒程度的有307人。

  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滴滴平台网约车安全问题和管理弊病再度成为焦点,而这背后的根源,则是经营模式的底层漏洞。

  五大男神代言“安全科技” 拦不住恶性事件频发

  3月18日凌晨,河南智钰珊女士通过滴滴帮丈夫叫了一辆车,去往郑州火车站,谁知这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丈夫——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滴滴网约车车追尾一辆渣土车,导致丈夫身亡。这场并未完成的行程,不仅被滴滴平台自动判断完成,通过网络直接划账,还给予了4星好评。

  去年,深圳两名乘客在等待滴滴快车时,被同样来接人的一辆滴滴专车撞伤,随后专车逃逸,而快车司机也取消订单离开现场。事后调查发现,这两名滴滴司机都存在多项交通违法行为,包括涉嫌酒驾、撞人逃逸、事故骗保、见死不救等。

  事实上,近一两年,被媒体报道过的滴滴平台车辆交通事故远远不止于此:成都,一乘客因滴滴司机违法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北京,宋先生搭乘滴滴顺风车因交通事故受伤,随后发现司机拿到驾照仅一年,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中要求司机3年以上驾驶经验的要求……

  除了交通事故频发,因滴滴司机道德缺陷和素质问题而产生的恶性事件也不绝入耳。近日就有新闻报道,一名孕妇因为给“差评”遭到滴滴司机打击报复,在近一个月内每天接到滴滴代叫车服务,目的地火葬场,向滴滴平台投诉后骚扰依旧没有停止;福州滴滴司机性骚扰女乘客,被发现驾驶员周某和平台上注册的车辆和司机“人车不符”;青岛滴滴司机暴打女乘客致唇部缝9针;滴滴顺风车司机陈某强奸乘客李女士,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今年4月,滴滴豪掷重金请来孙红雷、黄渤、罗志祥、杨洋和王祖蓝五位男星拍摄视频广告,卖力宣传其“五大安全科技”。讽刺的是,就在广告攻势如火如荼的同时,滴滴平台恶性事故仍在不断发生,与其言之凿凿的广告说辞形成强烈反差。

  据了解,滴滴宣传的“五大安全科技”,包括紧急求助,号码保护,分享行程,人像认证,车主三证验真。基于实际发生的恶性事件细节来看,号码保护的手段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乘客依然避免不了被司机电话骚扰;至于人像认证和车主三证验证,在执行时也并没有到位,“人车不符”的现象及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依旧大规模存在。

  可以说,即便有明星光环的加持,滴滴的所谓“五大安全科技”也难免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究其根本,则是由于滴滴的底层经营模式存在严重漏洞,这导致了追加再多“科技”和手段,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经营管理模式才是症结所在

  有法律专家指出,滴滴的出租车、快车、顺风车和专车几种业务模式,除出租车以外,其余几种都属于私家车主注册加盟运营的机制,并不是类似出租车的雇佣机制。换言之,在滴滴平台提供出行服务的私家车主,和滴滴平台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一旦发生事故,滴滴平台顶多承担监督或审查不力的一小部分连带责任,而不是责任主体。

  实际上,滴滴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正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真正根源。

  不同于出租车和B2C模式网约车,滴滴属于C2C模式的撮合交易平台,通过吸纳大量私家车接入平台为乘客提供服务。在网约车规定出台之前,为了快速扩张,滴滴对于司机和车辆的准入几乎没有设置门槛,因此,只要会开车,哪怕租车、借车也可以成为滴滴快车司机。

  众所周知,依靠滴滴,过去的闲散“黑车”基本“洗白”成为快车司机,由此,滴滴的体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可以说,滴滴轻资产、低门槛的C2C模式,换来的是超然的发展速度,牺牲的却是乘客的安全和行业的秩序。一时之间,网约车行业乌烟瘴气,乱象不断。同期、易到、神州等入行更早、从业门槛和服务品质较高的B2C模式网约车,却在“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下大受冲击。

  网约车规定出台之后,一部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司机和车辆被强制从平台清除,但考核的标准主要是车辆配置硬指标和司机户籍,而非司机本身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显而易见,网约车新政落地实施后,滴滴平台司机违法乱象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此外,网约车新政出台后,由于车辆供应量锐减,加之平台补贴减少导致用户流失,滴滴快车业务订单量下降近九成。从行业整体来看,网约车市场竞争正在转向强调服务品质的专车业务。

  然而,相比门槛极低的滴滴快车,看似更为高端可靠的滴滴专车,实际上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B2C模式专人专车,而是升级版快车:按照滴滴专车的接入标准,满足一定条件的快车司机可直接申请成为专车司机,二者并无本质不同。去年深圳酒驾撞伤两名乘客并逃逸的,正是滴滴专车司机。

  除了准入门槛设置过低以外,之所以安全事故频发,滴滴平台混乱的管理也难辞其咎。在本次深圳交警发布的数据中,有740名滴滴平台网约车司机存在涉酒违法记录,酒后431人,醉酒307人,其中有两名司机是二度被查出酒后驾驶。既然已有酒驾记录,二人还能继续载客,滴滴对司机的管理力度究竟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也许正是由于意识到现有业务的瓶颈,滴滴近期讲出了更大的故事:宣布进入无人驾驶领域。只不过,无人驾驶距离大规模商用还遥遥无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网约车仍将是滴滴绝对的主力业务。显而易见,在价格优势不再的局面下,如果滴滴连乘客的人身安全都保障不了,那么乘客势必将转向管理更规范、服务更优质的网约车平台。

  要解开安全问题的“死结”,滴滴还需痛下决心,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管理上的拨乱反正,而这些显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市场留给滴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