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品牌观察网资讯正文

美团一年内被罚6次 “黑外卖”为何却屡禁不止?

2017-06-09 10:00:52  阅读:727+
   6月4日,美团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并当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处以9.5万元罚款并责令整改。

  (图为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会现场)

  据悉,这已经是一年里美团第六度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管理部门处罚,处罚金额累计近百万。更令人诧异的是,有媒体查询相关政府部门公示信息发现,对于之前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的五次处罚决定,美团仅履行了一次,其余几次都显示处于“未履行”状态。

  (图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美团“黑外卖”越打越多

  美团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8月和10月,杭州市场监管局就曾针对“无证餐饮黑作坊利用网络订餐平台’洗白’”的现象,两次约谈美团,指出其合作的餐饮店存在证照不全、超经营范围、未依法亮证亮照、网站公示地址和工商登记信息不符合等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几个月过去,由于整改效果并不明显,杭州市场监管局在2014年11月底,召开了“关于网络订餐平台检查整治情况的通报会”,并对美团外卖处以2.8万元行政处罚——这也是国内网上订餐领域被开出的首张罚单。

  当时,针对此次事件,美团公关人员向媒体解释为“人手不足,难以逐一核实”,同时还承诺后续将加强审核。

  那么,后续美团平台“黑外卖”问题有所改善了吗?

  有数据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北京市食药监局投诉举报中心就收到对订餐平台的投诉举报228件,其中有关美团网的92件,占比高达40%。

  2016年8月初,《新京报》刊发了对美团外卖的调查文章,曝光了百余家“黑外卖”店铺:厕所洗手池洗菜;用过的餐盒洗了再用;一大批未获得“餐饮许可证”的外卖店,通过办假证、刷单等违规行为,进入到美团外卖的推荐名单中;其中更不乏被央视“3·15”曝光过的知名外卖黑店,在其他外卖平台被下线后,转战美团,继续活跃。

  在媒体曝光的当天,北京市食药监局联合工商、安监、城管等部门,对海淀区和朝阳区的上百家餐厅进行集中查处。随后美团外卖立刻做出反应,下线问题餐厅9000多家,其中仅北京地区就超过2000家。当时便有网友质疑称:“非要等到有关部门查处的时候才下线问题餐厅么?事先干嘛去了?”

  对此,美团外卖首席食品安全官表态:“对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流程进行检讨,加强内部监察,确保相关流程的执行到位”。

  一个月后,在央视记者的暗访中,证照缺失、执照过期、登记地址与实际不符、黑作坊等问题依然大范围存在于美团平台,而且情况更加恶劣,有的外卖店甚至直接开在厕所里。

  由此可见,经历了几年的“检讨”和“加强审核”之后,美团外卖平台的安全问题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

  (图为美团外卖黑餐厅)

  “监守自盗”问题突出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和许可证审查,若发现其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监管部门;严重违法的,应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事实上,由于平台监管很难保证百分百没有缺漏,“黑心外卖”在各个外卖平台都存在,除了美团外卖以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类似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外卖却是三者当中问题最为突出的一家。

  仅以北京地区为例,2016年8月,北京多部门联手查处违规黑餐厅后,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分别有1000和2200家问题商户遭下线,相比之下,下线了9000多家问题的美团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之严重,令人震惊。而这一现象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显然在于平台监管不力。根据媒体报道,美团外卖食品安全乱象,大量黑外卖、虚假店铺都是在美团员工的庇护和配合下经营的,而中层管理也往往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前就有新闻报道指出,湖北一个大学生在美团外卖拥有多达10家“虚拟”的餐厅,无一间实体店,7个月刷出近50万元交易额。该学生称,当地市场经理不仅完全知晓自己的虚假店铺,不仅不打击,而且还会提供大量帮助和便利,没有营业执照也批准上线,因无法配送引发投诉被下线后,改个名字仍然可以继续刷单。

  借着“监管不严”的空子,围绕美团的虚假店铺也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无证照的餐厅只需要花2000元办假证,就能获得政策要求的餐饮服务许可和营业执照。再加上PS的招牌、虚假地址,最快半天,最多3天,虚假店铺即可上线。

  更可怕的是,美团员工还会主动将这种灰色模式,推荐给那些无证经营的黑餐厅。

  在美团员工和中层的纵容、包庇甚至主动策划“扶植”之下,无证经营的黑餐厅,以及虽证件齐全但仍无视基本食品安全的黑外卖,在美团平台不断泛滥,屡禁不止。

  对于这些美团员工的行为动机,被曝光的湖北大学生表示:“一来可以收回扣,二来这也是业绩。”

  一切为了业绩

  如今的美团,业务覆盖团购、外卖、酒店、电影等多个领域,战线拉得很长,而公司却尚未实现盈利,依然需要不断注入资金,尤其外卖业务,更是“烧钱大户”。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确保平台规模和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就成为公司战略的第一要务,否则根本无法维持投资人的信心。

  据了解,为实现快速扩张,美团配备了一支万人以上的庞大地推团队,在业内有“地推铁军”之称。

  对这批地推人员和区域管理人员,美团设置的业绩KIP非常高。不少内部员工通过社交网络抱怨,如果不刷单、不造假,基本难以完成高额KPI,导致收入无保障,而这样也会影响到“上头”的业绩。

  另一方面,为了拉拢商户,美团也对商户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在美团平台完成交易,商户能够获得平台的补贴和返点。

  如此一来,无论对于美团员工、中层还是商户,甚至对于美团公司而言,通过刷单、制造虚假店铺等手段,都能获得丰厚回报。对于底层员工而言,放宽审核标准,甚至帮助无资质店铺入驻平台,不仅有助于完成KPI,还能从补贴中抽成;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采取放任态度,同样有助于提升业绩;至于违规商户能从中捞得的好处,更加不言而喻;而这种种乱象也助推了美团业务数据的繁荣,帮助公司不断刷新业绩,抬高身价。

  在业绩压力下,多方共谋的刷单、造假、包庇现象,也就成了美团人尽皆知却又不能说的“秘密”,这正是美团监管形同虚设的症结所在。

  只不过,当接连不断的丑闻不断将用户的信任消磨殆尽,美团所追求的高业绩真的能维持下去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猜您喜欢